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年年雪里 第6节(1 / 2)

此时正窝在家中案前,奋笔疾书,眼中带有倦色,他前几日接了个活。

今日便是交稿之日了,之前写了几篇,却怎么都觉得不甚满意。

昨夜望着窗外的风雪,忽而文思如泉涌,一提笔就停不下来。

熬了一宿通宵,望着昨夜的成果,心中欣慰,正提笔抄录之时,门外传来了敲门之声。

在庶常馆学习的庶吉士们,吃住都得自己解决,何为安在馆选过后。

便找了人伢子租了这处离翰林不远的城西青石巷的小院子。

因为喜静他未与人合租,上京城中物价贵,这小小的院子更是一月要三两银子,半年一付。

好在他之前在老家时积攒了一些积蓄,到了上京城不久后又重操旧业帮人写代文章,手头到还有宽裕。

因家中清贫,何为安早在十三四岁时,除日常学习外,便是想着怎么赚钱。

他帮书馆做过抄录,字画,各种各样的活计,书馆掌柜知道他是府学的学生,知道他家贫。

后来有次偷偷询问他愿不愿意帮人代写文章,不论哪个时代的文人学子们都是颇有傲气的。

而能考入府学的学生们更多是眼高于顶的。

在他们看来自己心血所著的文章,若是交于他人署上他人名字。

无疑于是在出卖自己的灵魂,羞辱自己的名节,是为所有文人所不齿的,要遭人唾弃的。

何为安到不在乎这些,对于这种文人节气,他向来就不认同,人生在世,若是连自己和家人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。

在他看来那读再多书都白搭,他向来就是个务实之人,从不在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。

而且帮人代写文章比抄录报酬要来的高多了,一篇文章几两到十几两。

当然如果遇上主人满意,有、出手大方的主,给几十两的人也大有人在。

何为安当即答应了下来,掌柜说要先拿一篇他之前的写的文章去给买主看看,觉得合适就会联系他。

掌柜同他说府学学生们的文章在世面上很是受欢迎的,后来那买主果然同意了。

自那以后何为安一有空就会帮人代写文章。

到上京稳定后,他多方打探,又开始了重操旧业。

不过这回要他做的隐蔽多了,中间特意转手了几趟经手人。

最后直接和他对接的更是他自己的人,毕竟他已经入了朝堂,这种事万一传出去终归名声有碍。

何为安放下手中笔,不知这都除夕了,谁会此时来找自己。

和他关系交好的那几位同期,两位早已回了老家,一位家就在京中,可这除夕应当也不会出来寻自己。

因老家在河东比较远,而庶常馆元宵过后就会开馆。

若是回老家一来一回时间根本就不够,是以他留在了京中。

他披上了外袍,快步走出过院中,打开大门。

面前站了个年轻女子,手中提了个大大的食盒,面容清丽,身着贺府奴仆的冬衣,不远处还停了辆马车。

门刚打开,看到人后,雨霏便扬起了笑脸。

开口道:“何公子,奴婢是贺府的侍女,因今日除夕,听闻您未归家,奉我家主人之命,送些膳食过来,略表心意,还望您能收下。”

说完把手中的食盒朝他递去。

何为安楞了一下,才接过食盒,虽心中还有些不解,还是微笑道:“晚辈谢过贺大人,劳烦姑娘跑一趟了。”

“不敢当,奴婢先回去复命了,公子安康。”

雨霏曲身施礼后,便踏上马车离去了。

何为安看着手中的食盒,心中莫名,立了一会儿,才慢慢关上门回了房中。

把食盒放在桌上,打开后,因食盒内部裹着一层厚厚的棉布,菜竟然还是热的。

可见是刚做好就匆忙送了过来的。

食盒上下共有四层,何为安一层一层打开取出里面的菜碟,竟足足有五个菜,带一盅汤。

还配了一碗大大的米饭砌的实实的。

何为安看了眼这碗严严实实的白饭,心中忽然明白了过来,脸上爬上了浅浅的笑意。

桌上还有自己昨夜囫囵下的只吃了几口的面条。

这会儿上面上漂浮的油都已经冻成白色凝结在一起了。

想着自己这几日因为没有出去,随便对付的吃食。

这儿再看看桌上刚从食盒内拿出来一看就是色香味俱全的精致膳食,顿时胃口大开,拿起筷子大口朵颐起来。

安澜院内,刚用过早膳的贺明蓁见雨霏回来了,忙上前问她:“怎么样了,他可愿意收下?有说什么吗?”

雨霏看着自己小姐着急的模样,笑着回道:“我照小姐说的,何公子收下了,朝老爷致了谢。”

贺明蓁也不知道今早起来为何会突然想起来,前两日听母亲闲聊时说起何为安一个人在京中过年的话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