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环 囚车送首(1 / 2)

在魏延率汉军登岸后,本来在岸上指挥阵型的潘璋,就连忙率军逃回了城中。

太快了。

潘璋有想过,糜旸有可能可以破解铁索连江的阻碍。

潘璋也想过,汉军会第一时间对州陵港口发起进攻。

但潘璋没想到的是,汉军的速度会那么快。

今日的汉军,就像饿了许久的虎狼一般势不可挡。

而在逃回前见到的那两面血幡,更让潘璋想来便心惊不已。

接下来该怎么办!

胆战心惊的潘璋,不由得私下思考起这个问题。

目前州陵城中,吴军尚有数千。

凭借数千的吴军,似乎抵挡住汉军一时不是问题。

更何况州陵与公安相距不远,只要他能抵挡得住几日,也许就能等来陆逊的援军。

但这个想法出现在潘璋的心中,却并未给他带来多大的安全感。

概因性格高调的魏延,在上岸后曾高喊过一句话:

“天策持后,吾仗刀争先,虽百万众若我何!”

魏延能喊出这句话可以理解,毕竟今日之战,他的勇武的确起到了很大的关键。

骄傲一下,不过分吧。

而他的这句话在喊起来后,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大部分汉军的拥趸。

可魏延不知道的是,正是他的这句话,才是潘璋直接逃回城中的最大诱因。

因为这句话明白指出了,今日率军攻打州陵港口的主将,其实是糜旸!

自公安之战后,糜旸的精力都放在了对付魏军上。

可数年的不再接触,却并未让糜旸在吴军中的威名有所减少。

特别潘璋是参加过公安一战的...

城内有数千吴军,或许可抵挡住魏延,但能挡得住糜旸吗?

潘璋不敢用自己的生命,为这样本就不大的可能性做保证。

只是潘璋却也不敢直接放弃州陵城。

要是州陵城被糜旸收复,那么在荆州境内的近十万吴军,后路可就捏在糜旸的手中了!

这不敢,那不敢,让一向性格暴躁的潘璋,难得的变得优柔寡断起来。

可接下来城中发生的一件事,却让潘璋顷刻间做出了决定。

州陵城,作为糜旸事先要给吴军的一道诱饵。

城内自然被糜旸事先布置了许多司闻曹人员。

吴军在港口的惨败,瞒不过在城内的他们。

而在知道这件事后,他们亦很快发挥起自身的作用起来。

渐渐地就在潘璋逃回州陵的数个时辰后,许多蛊惑人心的谣言,开始在城内疯传着。

那些谣言中,有一条最为致命。

“大司马已至公安城外,并下达命令,谁能收复州陵者,可封侯!”

当潘璋听到这个“谣言”时,鼻子都快被气歪了。

这“谣言”,咋能传的这么真呢?

可潘璋知道,现在不是追究这一点的时候。

现在重要的是,该怎么应对这条“谣言”在城内传播开后的后果。

众所周知因王洪之死,州陵城内的士民对吴军是很不满的。

以往形势在吴军,那么纵使州陵士民有再多不满,最多私下里发几句怨言,也不会拿出什么实际性的行动来对抗吴军。

但现在呢?

吴军刚经历一场大败,在州陵士民心中威望显着的糜旸又亲至州陵城外。

在这两个重要外部因素的影响下,州陵士民是不大可能继续“无奈侍贼”的。

更何况,还有个封侯的巨大诱惑在那里。

外有强敌压境,内有人心不轨,这样的城,潘璋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守。

最后在剧烈的思想斗争后,潘璋决定相信糜旸的能力。

在汉军刚至州陵城外的当夜,潘璋就带领着百余亲卫,偷偷打开城门朝着公安的方向逃去。

潘璋本以为他的行为,是既快速又神不知鬼不觉的。

可当潘璋逃到一条小路中时,周围突然出现的一幕,却吓得潘璋直接从马上跌落下来。

只见随着一声鼓鸣,周围的山林中瞬间出现了许多火光,将这处山林照的宛若白昼。

而当众多火光出现后,呈现在潘璋眼中的,是从山林走出的一批又一批汉军。

不止山林中,就是在潘璋的前路方向,亦有着大量的汉军出现。

司闻曹的鼓动,真正目的不在于让州陵城被汉军从内部攻破,而在于引发守城吴将内心中的惶恐。

今日糜旸之所以要魏延,以最快的速度攻占州陵港口,为的也是要最大程度上,加重州陵守城吴将心中的恐惧。

当逃命的潘璋被众多汉军包围之际,证明着糜旸的攻心之计成功了。

跌落马下的潘璋,很快就挣扎着从地上爬起。

爬起后的潘璋,看着周围越来越逼近的汉军,脸上的惶恐之色越来越浓。

他没想到,自己都这么果断的逃命了,竟然还能中糜旸的埋伏!

可潘璋又想到,纵使他不逃,难道守备孤城的他就能逃得生天吗?

或许有些事,在汉军突破铁索横江那一刻起,就已经注定了。

负责率军埋伏这条山道的,是魏延的副将柳隐。

经过身旁吴军俘虏的辨认后,柳隐确认了被他包围的吴将正是潘璋。